
师资力量:
东区中学师资力量雄厚。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69人(含编制外教师1人),其中专任教师63人。本科以上学历66人,其中硕士16人,学士20人,研究生5人,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2人。中学高级教师16人,中学一级教师37人。教师中有接受国家教育科研骨干培训1人,接受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1人;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“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”培养对象1人,广州市卓越中学校长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人,市名教师1人,市骨干教师8人,市优秀教师2人,市骨干班主任2人,市优秀班主任6人,广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人;区优秀教师一批,区第二届骨干教师5人,担任萝岗区教育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及各研究会理事、副会长9人。
硬件设施:
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高度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,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,提出“用一流的教育匹配一流的园区”的教育发展战略,加大教育硬件投入,优化办学条件。新建综合楼一栋共9478平方米,改造运动场、篮球场共2953平方米,更新设计校园文化系统近7000平方米,改造后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,各项设施设备均达到广州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。每个教学课室均配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平台;图书馆藏书60994册,生均86册;现代化计算机房2个,各功能场室齐全,学生活动中心丰富。
学校布局合理,环境优美。依山而建,分区清晰,拾级而上,分别是运动区、教学区、生活区。教学区由教学楼、综合楼组成,两楼之间,五棵高大挺拔的香樟树如英勇的卫兵,守卫着我们美丽的校园;运动区有200M的环形塑胶跑道、篮球场、投掷区和跳远场地,南向一排枝繁叶茂的大叶榕,绿树成荫;生活区由学生饭堂、教师饭堂、教师午休宿舍三部分组成,一棵南方特有的大榕树,像一位老者,坐看学校的云起风落,又像一把绿茸茸的大伞,为师生们遮风挡雨。
办学特色:
学校围绕“凝心聚力”“多元发展”“和暖教育”三个核心文化,提出“做有温度的教育、办有品质的教育、培育阳光般少年、为幸福人生奠基”,努力实践“用心托起东方的朝阳”的办学理念,以“弘美致善,求真致远”为校训引领师生的发展,“办一所尊重学生发展,创造适合学生教育的优质学校”为目标,营造“人人尽责、和爱善导、人人表率、和衷共济”的教师精神,培养“人人阳光、和勉好学、人人出彩、和而不同”的学生气质。
学校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(如成长评价、手机管理、全员午休、开学教育等),努力探索基于情感体验的德育体系,用课程化的标准来规范和策划德育活动,分级推进“正面管教”和“精力管理”项目,提升德育效能;推行二制引领(助学导师制、学习师友制),形成以"养成、感恩、励志"为主题的三育活动,除常规的五节两会、走红地毯表彰外,同时举办“追梦人生”21公里远足体验、初一、初二团队拓展、14岁青春礼等活动;策划“三声”工程,培养学生学会四个管理,下大力气抓作业质量,注重五个一素养工程,精心规划学生在校时间。
每周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型系列课程,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;成立如国旗班、文学社、心理健康协会、手工社、书画社、街舞社、棋艺社、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等各类学生社团,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、施展才华的平台,以“让每一缕阳光闪耀着每个生命,让每一位学生的人生拥有一抹暖色”的美好愿景构建人文校园。
学校以“调研”规范教学常规,以“教研”提升教学质量,以“科研”引领教学创新,大力推动课堂课程改革,提高教学实效,聚焦高效课堂,构建“理想课堂”,课改稳中求新。努力在“导学”上下功夫、以学定教、以思促情,精心设计,力求课堂效益最大化;积极探索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,利用基础型课程落实标准、夯实基础,创设拓展型课程涵养学生、提升素质;充分发挥黄埔区初中教学琢玉联盟、科学城教育集团等平台加大教师培训,更新理念,优化资源。以科技、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,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与艺术类比赛中屡获佳绩,受到广泛的赞誉。
办学成就:
近几年来,学校不断完善规章制度,促进教师专业发展,推进素质教育,整合社会资源,共建和谐东中,促进了学校教育特色的不断彰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。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、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、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、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、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试点学校、广州市民主管理三星级学校、广州市无烟学校、广州市创客实验项目学校、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学校、广州市国际象棋、象棋“101工程”学校、黄埔区中小学科技教育先进单位、黄埔区垃圾分类示范学校、黄埔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、黄埔区中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、全国人工智能培育校,广东省绿色学校,广州市中小学深度教学课程改革实验项目试点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。每学年师生获得区级以上各种奖励均在200人次以上。